白雪仙
   
原名陳淑良,廣東順德人,一九二八年於廣州出生,為粵劇名伶白駒榮之女,排行第九,人稱「九姑娘」。

仙姐在父親的薰陶下,從小已對粵劇產生濃厚興趣,亦希望以此為終生職業,十二歲便投身薛覺先門下,踏出她粵劇道路的第一步。

第二次世界大戰,香港淪陷,仙姐曾於一些歌壇獻唱,賺錢幫補家計。這時期的演出對仙姐有很大影響,因為從演唱實習中,她獲得更多的粵劇知識,豐富了她的學問,有助她將來的演出。

十六歲那年,仙姐已在「錦添花劇團」擔任正印花旦,但她自覺自己的演出造詣仍未達到水準,故退而再任幫花,在「太上劇團」和「日月星劇團」演出。後期,她參加過「新聲」、「五福」及「鴻運」等劇團的演出,主演的名劇有「小愛神」、「紅樓夢」、「紅白牡丹花」,「富士山之戀」等等。 經過數年的磨練,仙姐的粵劇造詣已經有很高的水平,而且自成一格,「仙腔」的韻味,繞樑三日,迄今無人能學到。她的戲路頗廣,早期以演刁蠻戲出名,更有「刁蠻公主」的雅號,後期則擅演悲劇,賺人熱淚。

一九五六年,仙姐與任姐組成「仙鳳鳴劇團」,亦將她的粵劇成就推至顛峰。她處事認真,一絲不苟,對每一部戲的要求都非常高,加上幕後人材濟濟,如吳世勳教舞蹈,孫養農夫人負責設計服裝、教京戲,另外,音樂、化裝及燈光都有專人負責,每屆演出必為戲迷帶來驚喜,令他們大飽眼褔,故此每次均掀起撲票熱潮。到了仙鳳鳴第八屆,任白更把班中的戲服由膠片改為「顧繡」。

一九六一年,任白為演出「白蛇新傳」而招募數十名少女擔任舞蹈藝員,後經篩選、培訓、改組,成為「雛鳳鳴劇團」。

仙姐由四七年直到六八年,參演過大約二百部電影,第一部作品是「晨妻暮嫂」,其後有「紅白牡丹花」、「富士山之戀」、「紫釵記」、「帝女花」、「李後主」等。李後主更是她組織的「仙鳳鳴影片公司」的唯一出品,是當時最大型製作的歷史故事片。

隨任姐淡出粵劇界,仙姐亦一同息影,不過她倆為培育她們的接班人「雛鳳鳴劇團」,仍勞心勞力,親身執手教導,希望徙弟們能秉承師訓,繼續發揚粵劇的精粹。

仙姐與任姐同為粵劇藝術努力,互相勉勵,互相扶持,互相關懷,感情深厚,當任姐辭世,對仙姐造成的打擊非常大,傷痛的心情久久未能平復。仙姐為悼念摯友,於一九九零年成立「任白慈善基金」,又重映兩人的告別作「李後主」,場面哄動;她又捐款予香港大學興建「任白樓」,使後世的人繼續懷念任姐。

仙姐醉心粵劇,演出態度認真嚴謹,為提高粵劇的地位,她不斷努力改革及作出貢獻,終身無怨無悔。一九九六年她獲香港演藝學院頒授榮譽院士;二零零一年憑「任白慈善基金」獲得「國際藝術贊助大獎」及個人榮獲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發「終身成就獎」。


[ 網站地圖 ]